|
|
 |
新闻详细信息 |
 |
|
|
|
画里寻诗——陈天然山水画的灵动之美 时间:2007-11-22 14:07:23 点击次数:4495 |
画 里 寻 诗
--陈天然山水画的灵动之美 冉伟严
看陈天然的山水画,有如品茶。而这"茶"是历经蒸、捣、拍、焙等程序打磨的极品中国绿茶。 茶不似酒,不是浓烈到一下子将人醉倒。茶的醉人在于悠悠远远的散淡闲适,在于可以回味的清雅芬芳。陈天然的山水画,不是大山大水雄阔奇伟一下子将人震慑。看他的画像品茶一样需要一个过程,初看无奇甚至有些散淡,徐徐进入,却于随意自如中令人百转千回,遐思久远。 耐得住"品",首先在于画上那些灵动之景。江南山水任一角度看去,皆是画,任意截取皆可入画,因而陈天然那些取材于江南山水的画作正是江南灵秀山水的写照。清澈见底、汩汩奔流的山中泉水,舒展有致、婀娜自由的树木,简约至极、空灵飘逸的林间小舍,一切都没有刻意的雕琢,一切看似随意,可正是这随意之景入得画来,正合了"自然天成"。 如此山水何以引人流连不去?简言之,城市生活越发达,灵动优秀的山水画越吸引人。早在宋代,郭熙、郭思在《林泉高致》中就说:"林泉之志,烟霞之侣,梦寐在焉,耳目断绝,今得妙手郁然出之,不下堂筵,坐穷泉壑,猿声鸟啼,依约在耳,山光水色,晃漾夺目,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,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。"此语今天于陈天然画前想起当不是偶然。 传递灵动之景须有灵动之墨。陈天然用灵动的墨色画就了灵动之景。这份信手捻来的灵动来自于江南胜景之秀,其实更来自于内心。最喜那幅《郁林对语》,树茂盛葱郁,立于画前,似乎已是置身其中,似乎能听到山林中风儿飒飒作响,风吹动了每一枝每一叶,然而这动不是浮躁喧闹,是"鸟鸣山更幽"的映衬效果,越发显现出整幅画面的寂静。林中一空白处,两人随意而坐。用一个人或无人表现安静是常理,而在这幅画里有了两个人,且在对语争论,可是那份宇宙空灵般的宁静不可阻挡地袭心而来。 是的,在他的画里,心灵的宁静、安适占据着首位。 斑驳之色多用来书写历史的沧桑,可是那些斑驳的色块在他的笔下连缀起来,却是那样顺随、轻松,没有了任何沉重的羁绊,走在这些色块的连缀里,走在这些墨色之下,是走在可以呼吸、可以休憩的林间长廊。就这样,在他的画里,一切自然的、世事的物质存在其实都在改变,变成了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,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。因此,我们走在他的画前,可以清楚在看到那些墨色随心而来的变化。于是,品味、观赏中获得了一份安适的享受。 在物质文明繁荣发达的今天,对于心灵的寻找成为奢侈。 心灵的自足,是比任何一种拥有都丰富的东西。心灵的自足,是不需要依靠其他任何外在的繁华热闹感知自己存在的一种满足。陈天然画里那种灵美山水其实是理想化、牧歌化生活的表达,是满足心灵需要的一种表达,而这与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形成了一致。当然,只有能够达到内心自足的艺术家的成功表现,才能传达出这种理想的审美情趣。 这样的艺术家,就像沏出好茶的茶师,定有一颗"茶心"。这样的艺术家手中那灵动的墨色,一如那淡淡的茶香,引人从繁杂琐碎的日常生活,走向人生的千姿百态,走向净化与了悟。于是,画面中那些山水,让人们心灵的深处,充满了静雅的意趣。
|
|
 |
|
 |
|